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名人名勝

武安巨賈義商第一人房錦云

時間:2023-02-06 14:17:35  來源:神鉦書院(公眾號)  作者:王世忠   瀏覽: 分享:

   

武安巨賈義商第一人房錦云 

房家莊園影壁

  

武安巨賈義商第一人房錦云

  

王世忠

  

從明中葉開始發端,經過清乾隆道光年間的繁榮,以至到民國時代的昌盛,最后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結束,武安人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就是武安商幫。他們走南闖北,經東略西,抒寫了商業經濟的傳奇。武安商幫是一個可與晉商、浙商、徽商、蘇商等相提并論的商業群體。武安的著名文化學者安秋生先生有專門的研究,他著有《武安商幫史話》等書,詳盡的論述了武安商幫的發展情況。武安商幫的主營是中藥和絲綢,這個時期的武安人,紛紛走出家門,北上南下,或推車叫賣,或坐堂開店,積累著自己的財富。據明嘉靖年間的《彰德府志》記載:“武安最多商賈,廂坊村墟罔不居貨”。武安商幫的經營范圍已達十幾個省,比如在東北,有句話說:凡是冒煙的地方,都有武安人在賣藥,也就是說,在東北,醫藥行業基本被武安人壟斷。在南方,武安人主要經營的絲綢,形成了“南綢北藥”的武安商業格局。房錦云就是武安商幫的一個杰出代表。

  

房錦云(1862-1927),字尚絅,武安伯延人。房家是世代商家,到其父輩之手,有一個叫做“祥順公”小店。房錦云執掌房家產業后,迅速崛起。南北擴張,東西兼并,不久即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那時,南有“德慶恒”“德慶成”“德慶興”“德茂恒”等四大商號,主營絲綢,遍布寶豐、鄭州、周口、開封等地。北有“德慶增”“德慶元”等商號,主營藥材,遍布沈陽等地。另外,在西安、銀川、江浙等地,都有他家的商號。也許房錦云天生有經商的頭腦,他精明干練,考慮周全,眼光敏銳,善抓時機,處事果斷。在他的手上,房家的產業風勁一時,可以說是家纏萬貫,日進斗金。他是武安的商業奇才,數十年運籌帷幄,譜寫了一部商業神話。開設的分號之多,商業規模之巨大,跨越的地域之廣,這都是同時代人鮮有可比的。這從他家鄉的房家大院可略見一斑。伯延房家大院,占地百余畝,現存院落就有三十余座,大小房屋六百余間,是北方地區難得一見的大莊園。莊園里,除家居之外,柜房、客房、倉庫、圖書館、食堂等等,應有盡有。其建筑,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現已成為重要的古民居保護對象。房錦云是武安商幫名符其實的商業巨賈,那時,房家每日進進出出的車輛,來來往往的客商,劈哩啪啦的算盤聲,構成了一幅奇異的商業圖畫。

  

實際上,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也并非什么稀奇。房錦云最被后人稱道的是他的急公好義,唯善是舉,提起他,莫不交口稱贊。

  

武安,地處太行山東麓,土地貧瘠,干旱少雨。1900年,武安發生了罕見的災荒。流民遍地,餓殍盈野,無處可歸者,無糧可食者,數不勝數。見此慘狀,房錦云果斷的打開了自己的糧倉,救濟窮人,并開設粥廠,隨時向流民提供食物,憐貧恤難,救人無數,終于使百姓渡過了那個艱難的階段。有了這次的教訓,房錦云想得更加久遠。他積極倡議,建立義倉,以備不時之需,以解一時之困。他向當時的政府提議,由他出資建立義倉,號召富戶積極捐糧。這一號召,政府當即慨允。不久,義倉建成,他帶頭捐獻谷物,在他的感召下,各位富戶也積極捐獻。果然1920年,整個黃河以北又發生了大災荒,當年悲慘的情景重現,而且比上次更加嚴重。“旱魃為虐,赤地千里,武安全境概無收成,兼以連年荒歉,災情嚴重,草根木葉,亦至盡絕,哀鴻遍野,嗷嗷待哺”(民國版《武安縣志》)。然而由于有了數年的精心準備,義倉派上了用場,及時向災民發放谷物,又是救人無數。義倉不足,房錦云還變賣自己的家產,給予資助,終于又使百姓渡過了這場災荒。

  

在渡過這場災荒之后,房錦云也在深深的思考:如何能讓百姓長久的不受饑荒冰餒之虞,而不僅僅供一時之需。他認為“救荒古無善策,富民之道,則在以農為本,廣植森林以輔之”。(民國版《武安縣志》)廣植森林,可以涵養水分,可解水旱之荒。他還提到,昔日孟子論及王道時就提出,“百畝之田,勿奪其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這個時期,西方現代林業思想已經逐步進入我國,房錦云此前已經受聘擔任武安農林會董事,并捐資支持林業發展。他果斷的出資購買了數百畝水地,建立了一個農林實驗場。購置了桃樹、杏樹、桑樹等經濟林木,在實驗場種植。房錦云還先后受聘擔任了武安縣農會會長、水利局局長。在任上大力推廣他的抗災方略,指導鄉民廣泛種植樹木,疏通河道,引水灌田,提高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這一切舉措,都在一定范圍一收到了效果。

  

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重視教化,一些有錢人往往不吝資產,投資教育,房錦云也是一樣。1907年,他聯合本村的富戶徐文德、徐文炤,在他的家鄉伯延,一起創辦了武安的第一所新式小學—尚德小學,在武安開現代教育風氣之先,這也是他造福鄉梓的功德之一。房家創建的伯延尚德小學,百余年來一直是武安教育的旗幟,一直是精英之才的搖籃,為伯延、為武安、為國家造就了無數的棟梁之才。房錦云還有二次為大學捐款的事讓人津津樂道,一次是為北京的民國大學捐助,史載“以巨金助民國大學”(民國版《武安縣志》)。第二次是為北京的中國大學捐助。當時中國大學剛遷新址,缺乏資金修建學生宿舍。房錦云得知這個消息后,當即慷慨解囊。中國大學的師生們,非常感謝房錦云的義舉,他們把學生宿舍命名為“尚絅齋”。

  

由于房錦云樂善好施,屢興義舉,光緒三十年,清王朝為他獎二品封典,誥封通奉大夫。進入民國后,大總統視他為民國的功臣,分別授予他二等嘉禾和三等嘉禾獎章,并敲鑼打鼓把一塊牌匾送到房家門上,牌匾上書寫著四個大字:“育我菁莪”,由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書寫,這塊匾至今仍掛在房家大院的門樓上。房錦云在武安歷史上是個傳奇,他神話般的聚集了巨大的財富,又如洪水般的散發到那些最急需最窮苦的人手上和公益事業上。在武安,也許他不是最富有的,但他的名聲卻是最響亮的。舉凡本村和鄰近村的鄉民,無不受過他的恩惠,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生活急需,無論是大災大難之時,還是日常生活中,直正做到了有求必應,有難必幫,這在小農經濟各自為業的舊社會里,是非常難得的,他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房錦云出生在殷實之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仁者愛人的思想在他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愛親友,敦睦鄉鄰,成了他人生的遵守信條。他自幼喪母,對繼母孝敬有加,他兄長早亡,對他的侄子關愛至厚,視同親生,在他的晚年,精心培養他的侄子房續元來接他的班。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房錦云正是按照這個步驟來實現他的人生理想的,后兩步沒有做到,前兩步可以說做得非常完美。應該說,是這種傳統的教育使他的思想堅定境界寬廣的,同時房錦云的骨子里必然有其善良中正的基因。我們看到過太多的豪富之家為富不仁的事實,看到過太多的名商巨賈巧取豪奪,以財勢壓人的狀況,而房錦云卻富而不驕,撫困濟貧,這必然是他純正的良心之舉。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生活道路,百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中,必有忠臣,財富可以同有,善心卻不見得共備。對于武安和伯延人民來說,應該慶幸的是有這樣一位難得的大善之人。另外,房錦云很早就接手家族的家業,平日穿行在南北各地,此時恰逢西方的各種思想浸入我國,基督教的仁愛思想,西方那種財富回饋社會的價值觀也必定會對他產生一定的影響,再加上他的那種天生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必然會使他的善心日固,愛心愈純。他的所有義舉絕不會是一時興起,也不會是空穴來風,更不會是沽名釣譽。所以我們說房錦云是武安巨賈義商第一人。

  正是:

  世代農商起伯延,精明睿智聚糧錢。

  逢荒開賑撫窮難,未雨綢繆解困蹇。

  教植蠶桑依圣訓,謹遵書禮育良賢。

  嘉禾人贊非吾意,厚德善行千古傳。

  

武安巨賈義商第一人房錦云 

  

作者簡介

  

王世忠,神鉦書院副院長。河北師大本科畢業。原邯鄲學院武安分院副院長,現東方詩風網站站長,《東方詩風》雜志社社長。愛好詩歌創作,先后在《中華詩詞》《重慶詩詞》等各級報刊上發表了數百首詩作。出版有《秋水瀲滟》《雪落聲聲》《林下聽雨》三部格律體新詩集,《秋水詩存》一部古體詩集。參與了神鉦書院的各項活動。

 

凡注明來源邯鄲文化網的文章,屬邯鄲文化網原創

請尊重作者,轉載注明作者、文章出處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3115855)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身在敵營 功于人民
身在敵營 功于人民
清明古詩詞二首
清明古詩詞二首
北朝時期的北賈璧青瓷窯、臨水青瓷窯
北朝時期的北賈璧青瓷
邯鄲市博物館的寶貝
邯鄲市博物館的寶貝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

zozozo另类人禽交_丁香五月天婷婷_久草社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