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流溪別院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時間:2023-10-19 09:31:55  來源:大運河時空  作者: 文劍   瀏覽: 分享: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作者:文劍

 

在我國古代,絕大多數的城市都建有城池,而在位于我國北方的傳統中原地區,由于有《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規制要求,再加上地處平原地帶,不受地形的影響,因此所建城池絕大部分為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充分體現出《周禮·考工記》中所說的的“方”。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清朝康熙《大名府志》中的開州城圖

 

但是任何事情也不是那么絕對,在河南省北部就有一座古代城池,卻是“前方列而后拱形,如臥虎”。古人辨別方位,一般會認為東為左、西為右,南為前、北為后、玄武。這座城的形狀大概就是南方一側是呈直線形,而北面一側則是如拱的圓弧形,總的來說其形狀像半月狀,不過古人喜歡形象的比喻,稱其為“臥虎狀”,因此就有臥虎城的稱號。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清朝光緒《開州志》中的州城圖

 

這座城就是河南省濮陽縣的古城。在唐宋時期,黃河在這一帶經過,由酸棗(今延津縣)過滑州(今滑縣東)至黎陽(今??h)大伾山折向東,經高陵津、楊村(今內黃縣中召北),由今濮陽縣城南流向東去。今濮陽縣城是一處重要的渡口,河水以北為北得勝渡,其南對岸為南得勝渡。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濮陽在太行山與山東丘陵之間的華北平原中間位置

 

由于濮陽地處華北平原在太行山東側余脈,以及山東丘陵兩個高地的中間位置,并且有黃河天險,因此就成為在歷史上有名的兵家必爭之地,發生過很多著名的戰事。

 

據明末清初學者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記載:

 

州(濮陽在明清稱開州)肘腋大梁,襟帶東郡。春秋時,衛都于此,與齊、魯相雄長。秦末,項羽由此扼章邯。后漢之季,呂布亦爭此,以抑曹操。蓋其地濱河距濟,介南北之間,常為津要。

 

五代時,晉王存勖與梁人力戰于河上,德勝兩城為必爭之險。石晉開運三年慮契丹為后世患,徙澶州于德勝。九年契丹入寇,屯元城。……宋景德初,契丹南犯,寇準力勸親征,御北城門樓,而契丹氣沮。宋人以澶州為大梁北門,安危所系也。

 

這個記載既說明了濮陽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州肘腋大梁,襟帶東郡。”“蓋其地濱河距濟,介南北之間,常為津要。”又舉出了春秋時期衛與齊魯、秦末的項羽與章邯、東漢末年的呂布與曹操、五代時期的后晉與梁、宋遼在這里發生過的戰事。特別是宋朝都城就在今天的開封,距離濮陽不到300里,所以被稱為“大梁要北門”,是宋朝的“安危所系”,濮陽也因此被確立為大宋朝的“北輔”。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宋朝的開德府(濮陽)以南就是開封所在的京畿路

 

濮陽城建立于五代時期,當時梁、晉(后稱唐)在滑、濮、魏、博諸州相爭十余年,發生過大小數百戰。后梁貞明四年(918年),晉將李存審隔河筑南北二城,因渡口而名南得勝城、北得勝城,在兩城中間中架浮橋,以浮橋為柵,稱之為“夾寨”,這是濮陽城建設之始。

 

在濮陽城發生的最著名戰例莫過于促成“澶淵之盟”的宋遼之戰。在這場發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的戰爭中,遼兵開始是長驅南下,一直打到了黃河邊上的濮陽北城下,大宋上下莫不瑟瑟發抖,在這危急時刻,宋真宗在寇準力諫下,御駕親征,在 “北巡”期間,遼朝大將蕭撻覽被宋軍床子弩射死,遼軍氣勢降到了最低點,而宋朝皇帝到達前線后,登上濮陽的北城門樓,安撫眾將,宋軍士氣大增,在這種情況下,遼朝無奈與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換來了宋遼邊境的100多年的和平。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澶淵之盟一戰示意圖

 

對于這件事,《宋史·卷七·本紀第七·真宗二》記載:

 

十一月……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軍西陣,其大帥撻覽耀兵出陣,俄中伏弩死。丙子,帝次澶州。渡河,幸北砦,御城北樓,召諸將撫慰……

 

對于澶州北城的北門樓,1958年12月,喜歡讀史書的毛主席在新鄉火車站火車上接見當時河南省新鄉地區各縣縣委書記,當見到濮陽縣委書記王惠民時,饒有風趣地問道:“濮陽還有北門樓嗎?”,毛主席所說的“北門樓”就是在《宋史》中留下一筆的澶州州城北樓。

 

不過澶州城的北門樓卻并不是今天濮陽縣古城的北門。根據《五代史》、《宋史》記載,現在的濮陽城是在五代所筑“北城”的基礎上擴建的。“澶淵之盟”前后,澶州州治一直在德勝南城。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南城被黃河沖毀,州治移至北城。由于澶州是大宋的“北輔”,是京畿重鎮,而小小的北城,已不符“北門鎖鑰”之名,于是在北城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據嘉靖《開州志》記載“土城,(擴建后)周迥二十四里,宋熙寧年間筑”。此時,距離“澶淵之盟”已有73年。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左右衛星圖上的濮陽縣城,古城輪廓清晰可見

 

宋朝時澶州的北門樓,在城池擴建后被保留了下來,稱為“披云樓”,清朝《開州志》記載有“開州八景”,其中的“披云夕照”一景,就是指“披云樓”,明嘉靖《開州志》載:“披云樓在州署后,宋真宗幸澶淵時建”,清光緒《開州志》說:“披云樓在州署后,宋帝幸澶淵時,登臨望契丹處。”

 

“周長二十四里”的澶州城,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又進行了進一步建設,建成之后的城池:“城高三丈五,厚三丈,環以城壕,深丈五,寬三丈。筑四門,東為迎春,西為成秋,南為朝陽,北為拱北,駕層樓其上,高五丈”,其規模“頗極壯麗”,開州城所在的大名府內“十郡縣莫能與比”。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今天衛星圖上的濮陽縣古城

 

由于濮陽古城是五代南、北得勝城的北城,其南側城墻瀕臨黃河,建設得較為筆直。而其北部城墻因為防御的需要,又不宜建得平直,曲線形的城墻才利于防守,因此就城墻形狀就成了“前方列而后拱形”的“臥虎城”。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濮陽古城新修復部分

 

由于黃河在宋、金之間南遷,濮陽險要的地形不再,《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道“今大河南徙,形勢稍移,然川原平曠,道路四達,居然沖要矣”,黃河南移之后,濮陽成為了交通發達的沖要之地,再加上元朝之后高度的大一統國家形成,濮陽一帶已經算不上國家的險要之地,因此其城池建設逐步停止了下來,同治七年(1868年)后對城池多無修建?,F在仍留存的城墻遺址約長1700米,最寬處30米,最高處8米,于2016年4月對古城墻進行原貌和包磚的修復。

 

凡注明來源邯鄲文化網的文章,屬邯鄲文化網原創

請尊重作者,轉載注明作者、文章出處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3115855)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毛主席還問過其北門
河南北部有座臥虎城,為
烽火硝煙著華章  ——“紙上春秋——中國紅色新聞的邯鄲印記”展出側記
烽火硝煙著華章 ——
故宮觀茶記——中國茶文化之形成
故宮觀茶記——中國茶
中國的官印為何由方變圓?
中國的官印為何由方變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

zozozo另类人禽交_丁香五月天婷婷_久草社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