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滏陽河

邯鄲的“老字號”

時間:2023-10-22 15:55:06  來源:邯鄲市圖書館  作者:郝良真 孫繼民  瀏覽: 分享:

 【編者心語】

2023年元旦剛過,因疫情冷清數月的邯鄲又熱鬧起來,商場店鋪紛紛重振旗鼓,喜迎新年。民以食為天,尤其過年,人們少不了談論美食,這也讓我想起邯鄲作為古城,它曾經有哪些“老字號”給人們留下過深刻記憶,“德茂恒茶莊”、“一簍油水餃”、“李從周餛飩”、“老槐樹燒餅”、“蘭馨園粉制品”、“和記包子鋪”……有沒有流口水?讓我們來了解下它們的開創故事吧,請閱讀歷史研究專家郝良真、孫繼民的文章——《邯鄲的老字號》。

 

邯鄲的“老字號”

 

郝良真  孫繼民

 

德茂恒茶莊

 

在民國時期的邯鄲商號中,以“德茂恒茶莊”最為知名,是邯鄲的一家“老字號”。據經營德茂恒茶莊的米毓襄、米毓誠兄弟回憶, 該茶莊創辦于1921年3月,其前身是李三和經營雜貨、百貨、糕點的“鴻昌號”,坐落在火車站的小斜街(原稱馬路街)。李三和因忙于開辦順成煤礦,隨將“鴻昌號”以400大洋轉讓給了其內弟米德懋(王郎村人,1895—1962)。米德懋將“鴻昌號”改為“德茂恒”,仍然經營原來的商品。德茂恒有門市6間,雇傭店員3人(兩個學徒)。店員月薪30元,年底發紅利30元;學徒月薪20元,年底發紅利20元。楊更新為正式店員,他不僅對茶葉內行,而且與外地茶行聯系較廣,在他建議下德茂恒自1923年開始以經營茶葉為主,故稱“德茂恒茶莊”。德茂恒以德經商,老少無欺,足斤足兩,并賒賬銷售,不僅在邯鄲市場,就是在省內外的茶葉界也享有信譽。

 

邯鄲的“老字號”

 

1927年5月,會門武裝與奉軍在邯鄲火車站發生激戰,包括德茂恒茶莊在內的南關一帶商鋪毀于戰火。隨后,米德懋在茶界朋友的幫助下,又租借南關街路西三間門面,使德茂恒茶莊重新開業。李三和隨后也在燒毀的德茂恒原址上重新蓋起了六間門面,茶莊又搬回原址經營。在1930年代的商業競爭中,邯鄲城先后有周元恒經營的盛勝恒、王永清的中和裕、寇國彬的天寶福等幾家茶莊關門歇業,德茂恒茶莊就成為邯鄲唯一的一家茶莊,并依靠商業信譽和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到1935年前后,因與郵局建立郵購業務,并與福建福州市的陸經齋茶莊、何同泰茶莊,天津的太裕、北京的慶林春等茶莊建立了良好的供銷聯系,成為德茂恒生意最為興隆的時期。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邯鄲后,德茂恒茶莊被封閉,直到1938年春才重新開業,但其東側原同盛德商號駐扎了日本憲兵隊,故門可羅雀。德茂恒在新華浴池掌柜李超群、何殿臣的幫助下,在新華池開設了一個分店,為德茂恒茶莊“東記號”。之后,德茂恒又合伙在新民街(今和平路)與邯山街交叉口東南角建起了一座兩層小樓,成為德茂恒茶莊的總號。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時,德茂恒茶莊帶頭參加了邯鄲市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成為邯鄲市第一批公營的茶莊。

 

一簍油水餃

 

邯鄲的“老字號”

 

一簍油水餃館,是北蘇曹村王錦堂兄弟三人于1938年在火車站附近的浴新街開辦的。王氏三兄弟為做好生意,選上好的豬肉和各種時令鮮菜,配以當地的小磨香油和上等的調味品,并用煮肉老湯打餡,精白面粉制成面皮,做成的水餃餡大皮薄,耐煮不破。食客咬上一口,一汪香噴噴的油水便破皮而出,一股鮮美的味道令人垂涎。所以,人們稱之為“一簍油水餃”,從此美名遠揚。一簍油水餃流傳至今,說起一簍油水餃,可以說老邯鄲人家喻戶曉,成為邯鄲的一家“老字號”。

 

 

李從周餛飩 

 

邯鄲的“老字號”

 

邯鄲人李從周,于1940年代在新華街丁字口老槐樹下接收了一個老飯鋪,改成為一個餛飩鋪,與“老槐樹燒餅”成了飯館好搭檔,聞名邯鄲城。

 

 

 

李師傅為人忠厚,待人熱情,手藝精到。他制作的餛飩,選擇鮮瘦肉做餡,使用好的醬油、香油、花椒、蔥姜做配料,用精粉加堿面制成薄薄的大張面皮,包成蝙蝠、蝴蝶等形狀的餛飩,選用雞湯煮好的餛飩,再盛入調好的醬油、蛋絲、紫菜、香菜末的高湯碗中。李家的餛飩皮薄不破、潤滑不膩、湯鮮味美、經濟實惠。凡是吃過李從周餛飩的客人,特別是再配上一個老槐樹燒餅,無不贊美稱好。

 

 

老槐樹燒餅

 

邯鄲的“老字號”

 

在邯鄲新華街丁字路口,有一棵幾百年樹齡、4個人合抱不攏的老槐樹,成為明代以來邯鄲城的歷史見證。1930年代,當地人薛延青夫婦二人在這棵老槐樹下開了一間燒餅鋪,因燒餅酥脆甘香而聞名遠近,故人們稱之為“老槐樹燒餅”。

 

 

 

薛氏夫婦勤勞憨厚,制作的燒餅原料從不摻假,以精粉、香油、芝麻、花椒為主要原料,用小爐烘烤,火候均勻,在燒餅烤熟之前,再用薄刀片沿餅蓋拉開一圈小口,使烤熟的燒餅色澤焦黃,外焦里嫩,酥脆可口,風味獨特。時至今日,雖然老槐樹燒餅的主人早已故去,那棵老槐樹也因擴展道路早已刨除,但“老槐樹燒餅”還在經營,它的獨特風味仍然猶存。

 

 

蘭馨園粉制品

 

邯鄲的“老字號”

 

蘭馨園是由鄭蘭榮于1915年在大名府創辦的,1929年到武安縣經營,1943年又轉到邯鄲新民路(今和平路)經營。主要制作香腸、粉肚、卷汁等粉制品,選料非常嚴格。使用六成上好的鮮瘦肉和沒有任何破孔的腸衣,調料使用純綠豆淀粉、香油以及自制的中藥等配料進行調味,制成色澤純正、肉質鮮嫩、香味濃郁、咸甜兼備、軟滑利口的粉品,風味別具一格,在邯鄲及周邊地區遠近聞名。

 

 

 

鄭家父子在長期的經營中,不僅恪守信譽,還非常注重借鑒其他粉制品的技藝,使自家的蘭馨園制品獨具風味,生意越辦越好,名氣越來越大。

 

 

和記包子鋪

 

邯鄲的“老字號”

 

和記包子鋪,是由任真吉和永年人雙嶺于1945年初在邯山北街開設的,這里原來也是一個早年開設的老飯館。任真吉是個獨生子,他出生時恰逢狗叫,故起乳名“狗咬的”,所以當地又稱和記包子為“狗咬的包子”。

 

 

 

任真吉為人和善,待客熱情。起初,包子鋪的食客多是搬運工人和小商販,因包子選料精、配料齊全、制作精細、皮薄餡大、嫩滑味美,所以,上至官員,下到普通百姓,都很喜歡。和記包子在長期的經營中,不斷改進配料、完善制作工藝、增加包子的品種,逐步形成了“狗咬的包子”的獨特風味。從而生意興隆,年久不衰,直到解放以后,和記包子仍然聞名邯鄲城。

 

(文中圖片與內容無關)

 

【作者介紹】

邯鄲的“老字號”

 

郝良真

 

1954年出生于河北邯鄲市。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曾任邯鄲市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兼任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河北省博物館學會副會長等職;現任邯鄲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趙文化及邯鄲地方文化研究。出版(含合作)《先秦兩漢趙文化研究》《邯鄲古代城市史》《邯鄲歷史文化論叢》《邯鄲城市簡史》《邯鄲近代城市史》《磁州窯古瓷》《近代磁州窯》《磁州窯青花五彩瓷器》等著作,在《中國史研究》《武漢大學學報》《文物》等刊物發表文章百余篇。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北省勞動模范、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稱號。

邯鄲的“老字號”

孫繼民

1955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鄲市。獲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現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河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邯鄲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隋唐史和敦煌吐魯番文書、黑水城文獻、古籍紙背文獻以及戰國趙文化、河北地方史研究,先后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專著有《先秦兩漢趙文化研究》(合作)《唐代行軍制度研究》《敦煌吐魯番所出唐代軍事文書初探》《唐代瀚海軍文書研究》《河北新發現石刻題記與隋唐史研究》《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整理與研究》《俄藏黑水城漢文非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等著作。

凡注明來源邯鄲文化網的文章,屬邯鄲文化網原創

請尊重作者,轉載注明作者、文章出處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3115855)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邯鄲的“老字號”
邯鄲的“老字號”
南北瓷都再攜手!磁州窯精品展廳落戶景德鎮陶博城
南北瓷都再攜手!磁州窯
光輝戰斗的一生     ——記一分區抗聯副主任王維仁同志
光輝戰斗的一生
重讀北齊婁叡墓壁畫
重讀北齊婁叡墓壁畫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

zozozo另类人禽交_丁香五月天婷婷_久草社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